2020年似乎是被時光遺棄的一年。新冠病毒疫情絲毫未減,全球經濟徹底跌入深淵。連同全球經濟一同墜落的,還有無以數計的失業者,以及因病毒歿去的那些生命。春去夏來,處處繁花似錦,陽光依然明媚,但在那些病毒肆虐的地方,生命之花卻再也不能蓬勃綻放。
企業界也并不平靜。一代傳奇大亨、賭王何鴻燊以98歲高齡在香港辭世;身陷囹圄12年的國美掌門人、昔日首富黃光裕于6月被獲假釋,重回江湖;賈躍亭帶著他創造的“樂視神話”黯然離場;“獨角獸”光芒正盛的瑞幸咖啡突然陷入“造假風波”,在納斯達克退市。
市場瞬息萬變,沒有永遠的贏家和輸家。一方面,因疫情引發漣漪效應,全國不少于3萬家企業直接倒閉,匆匆消逝于歷史星河。另一方面,疫情也催動了數字經濟席卷而來,5G商用時代快速啟幕,新基建、新金融、新商業模式一路高歌猛進。
建筑裝飾業一時歡喜一時愁。經歷了短暫的“冰封期”,行業在第二季度迎來了一波小高潮。市場積極回暖,企業簽單量小幅回升,各地項目復工復產有序進行。特別是隨著全國各地基建力度不斷加大,“兩新一重”項目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、新型城鎮化建設、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持續發力,市場向好信號明顯,為建筑裝飾業下半年業績企穩增強了信心指數。
與此同時,改革舉措紛至沓來。6月底,住建部發布重磅改革方案——《建設工程企業資質標準框架(征求意見稿)》。這一方案的出臺不啻于行業地震,必將直接引發政府管理模式和企業商業模式的疊加變革,帶來行業格局重塑。
有人說辦一家企業,至少要面臨三種危機:產業轉變危機、經濟周期危機、突發社會事件危機。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被喻為史上最大的“黑天鵝”事件,對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形成了巨大沖擊,也令經濟周期危機和產業轉變危機接踵而來。三大危機疊加效應,讓眾多國內外企業頭上的陰霾遲遲不能散去。所有企業都在這一隨時可能傾覆的大變局里尋求生機。
新時代,新業態,新模式,信息化和大數據傳輸勢如破竹,向傳統領域攻城略地。這是一場改革發展的硬仗,考驗的是運籌帷幄的能力和沙場征戰的經驗。
大風起兮云飛揚。改革永遠在路上,時代之音永遠在變化。受國內疫情好轉及經濟增速回升利好影響,建筑裝飾業依然整體向好。數字經濟時代,如何用新興技術賦能傳統產業,實現平穩過渡,轉危為機,才是需要我們恒久關注和思考的命題。